开江县“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初见成效
2018-01-23 00:00:0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2017年,开江县将“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借用平台、整合资源、持续发力,采取“四有”工作举措,有效推动“四个”工作成果,“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亮点频现。
一是工作有部署。制定下发《开江县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方案》《开江县开展“扫黄打非”网格化示范网建设的通知》,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提出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纵向深入乡镇,横向向成员单位延伸。县“扫黄打非”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建立了“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联系机制,抓住各种机遇,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广泛宣传“扫黄打非”进基层目的意义,特别是在荷花节期间,在开江县城大街小巷、车站通过悬挂条幅等形式,展示了“扫黄打非”工作力度,也提升了开江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的城市形象。
二是推进有思路。在建立“扫黄打非”基层联络站的工作中,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思路,依托农家书屋和乡村文化站建立了“扫黄打非”工作站。并做到了“五个一”,即“一个阵地”,“一块牌子”,“一套制度”“一盒档案”,“一版宣传”。县“扫黄打非”办公室挤出了部分经费,统一制作、配备牌子、制度等,集中下发、挂牌。利用送戏下乡的工作平台,与乡镇“扫黄打非”办公室一起向村民开展了“扫黄打非”工作宣传。
三是基层有机构。目前,各基层工作站都已明确了负责人和网格员,各乡镇也明确了专门负责工作的分管领导,建立了“扫黄打非”队伍。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发挥乡镇工会、共青团、妇联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大学生志愿者、义务监督员队伍作用,助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
四是人员有培训。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扫黄打非”培训班,将“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列入培训日程,将工作成果传达到基层,让乡村信息员做好信息反馈和上报工作。积极开展“扫黄打非”信息系统各项数据录入工作,要求市执法大队及各县区将信息化平台应用到市场检查和对“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的管理中。
通过采取“四有”工作举措,开江县实现了“扫黄打非”进基层初步成效:
一是有效推动了“扫黄打非”进媒体。提升了“扫黄打非”宣传速度、扩大了宣传工作覆盖面。具体工作成效有:第一,通过移动短信平台,面向全社会发送“扫黄打非”公益宣传短信50余条。第二,在开江电视台宣传了“扫黄打非”各项重大工作。第三,在公交车上,公布举报电话。第四,橄榄广场LED大屏幕、县电影院放映前连续两个月播放动画宣传片及举报电话。在集中销毁活动及“绿书签”宣传周过程中,利用媒体进行了深度的报道。
二是有效推动了“扫黄打非”进乡村。结合“绿书签”行动和“护苗”行动,护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在中小学开展正版图书进乡村,知识产权进课堂活动,为乡村留守儿童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为学校赠送各种文体用品及优秀少儿图书各500册,引导乡村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针对乡村出版物市场现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开展了公益报刊亭和种植、计生、畜牧养殖类图书漂流活动。
三是有效推动了“扫黄打非”进社区。从影响一个家庭到带动整个社会。连续三年在县城橄榄广场,开展以“拒绝侵权盗版,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为主题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品,现场签名等形式,鼓励广大群众自觉树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与老年大学共同组织知识产权进社区活动,聘请社区在职党员和老人们为基层社区义务监督员。通过张贴海报、悬挂条幅等形式组织开展了宣传活动,宣传效果非常好。
四是有效推动了“扫黄打非”进校园。开展“护苗2017”专项行动以来,开江县不断创新形式,联合新华文轩开展“书香校园、绿色阅读”为主题的“绿书签·优秀少儿读物推介”活动、绿书签优惠购书活动、优秀少儿读物品读活动等,还利用以开展“十百千万”全民阅读活动为平台,开展了“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团支部”创评和“朗读时光”读书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良好读书习惯。通过“书香校园”、“朗读时光”读书等活动,用美的声音去传播正能量,传播“扫黄打非”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