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远轩委员:
您在市政协四届一次全会上提出的《关于将达州打造成“湖广填四川活化石之乡”的建议》(第147号提案)收悉。现我局的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移民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积极意义。达州是湖广填四川的重要聚集地,移民文化资源散见各地。达川区安仁乡是我市移民文化资源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移民后代至今还在使用迁出地的语言——湘方言,依然传承着先民的民俗活动——“板凳龙”,移民大姓谭氏完好地保存着家族族谱,可以说达川区安仁乡是“湖广填四川活化石之乡”。移民文化是我市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移民们艰苦奋斗、开创事业的精神至今具有积极意义。加快移民历史文化研究,加强移民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加强现代社会治理、促进地区文旅事业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移民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情况的建议。一是加强移民文物资源的保护。通过文物普查基本摸清移民文物资源情况,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移民墓葬、碑刻等纳入了相应的文物保护名录,各地文物管理所具体承担管理保护任务,重要的可移动文物在市县博物馆得到妥善保护。各地图书馆、文化馆也珍藏着大量移民族谱、家谱。二是加强移民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积极申报具有代表性的移民文化遗产,“安仁板凳龙”“达县安仁话”分别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仁板凳龙”还在通川区四小建立了传习基地并多次参加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展演活动,为海外媒体关注报道。三是加强移民文化研究。我局与四川省社科院就“湖广填四川”课题的研究达成了合作意向,邀请著名移民文化研究专家陈世松参与我市移民文化研究和文化产业打造。市图书馆也邀请专家对馆藏族谱、家谱进行专题研究。
三、关于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和班子的建议。移民文化研究涉及文化、建设、民政、史志、社科联等多个部门单位,涵盖历史、地理、经济、文化、语言等多学科领域,的确需要一个专门机构来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开展研究工作。我局将协调史志、社科联等部门单位和市内大专院校,筹备成立达州“湖广填四川”移民文化研究会,搭建我市移民研究平台,聚集移民文化研究人才,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全市移民文化研究活动。
四、关于加强“湖广填川”文化资源普查和保护的建议。我局将充分利用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成果,就“湖广填四川”移民文化资源进行专项整理,建立移民文化资源档案,切实摸清移民文化资源“家底”。同时,充分发挥各级文化部门尤其是乡镇综合文化站作用,进一步开展移民文化资源搜集工作。对于已经纳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湖广填川”文物,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保护责任和措施;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重要“湖广填川”文物,及时申报及早纳入。加大“湖广填川”文物征集力度,加强移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五、关于鼓励学者开展研究和湖广填川后裔整理编纂家谱、族谱的建议。我局将会同社科联等单位积极邀请市内外专家、学者开展“湖广填四川”移民文化研究,力争纳入市级重大社科研究项目库,绘制湖广填川路线图、文物保护点分布图。鼓励、支持、指导文化机构和移民后代整理编纂家谱、族谱,丰富移民文化研究资料。我省纳入蜀道申遗范围的有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阴平道4条古道,申遗工作由建设部门牵头负责。“湖广填川”移民道能否纳入其中,尚需要多方面论证并由相关部门审定。
六、关于“湖广填川”移民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建议。加
快文旅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开发利用好移民文化资源是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达川区安仁乡修建“湖广填川”移民文化大观园并纳入旅游线路,将移民文化特色融入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中,打造“湖广填川”文化节,都是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积极建议。我局将同达川区政府,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旅游局等密切配合,积极编报文旅产业项目,争取开发利用资金,力争早日实施“湖广填川”移民文化重点项目。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达州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达州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6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