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我市巴文化高地建设,特制定《达州市推进巴文化高地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我市巴文化高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文化强国、文化强市战略为引领,依托“一山两址三河”(大巴山;罗家坝、城坝遗址;州河、巴河、渠江),采取“虚实结合、深浅结合、远近结合”的方式,通过“自身努力、借智借力、形成合力”等途径,实施遗址保护发掘、学术研究、成果展示运用“三大工程”,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弘扬和传承巴文化精神。
二、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制定我市巴文化高地建设的总体规划,通过实施遗址保护发掘、学术研究、成果展示运用“三大工程”,到2030年把我市建成全国巴文化高地。
总体目标分为近期目标(2017—2020年)、远期目标(2021—2030年),实行分步实施。
三、实施“三大工程”
(一)巴文化保护发掘工程:主要指深化对巴文化(以罗家坝、城坝为主题)遗址的发掘工作。(见附件1《巴文化高地建设保护发掘工程实施方案》)
1.近期目标:完善巴文化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巴文化保护规划和管理体系;深化巴文化普查普勘文物考古工作,积极争取对罗家坝、城坝两大遗址的进一步考古发掘;启动巴文化遗址主题公园、巴文化遗址博物馆建设工程;
2.远期目标:完成巴文化遗址主题公园、巴文化遗址博物馆建设。
(二)巴文化学术研究工程:主要是全面深化巴文化学术研究工作,为巴文化研究成果运用提供依据并创造条件。(见附件2《巴文化高地建设学术研究工程实施方案》)
1.近期目标:凝聚巴文化研究高端人才,成立达州市巴文化研究协会;举办全国性巴文化学术研讨会,提炼、固化巴文化内涵和巴人精神;编辑出版《巴文化知识简明读本》。
2.远期目标:巴文化研究实现重大突破,形成完整的巴文化研究体系,编辑出版巴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建成全国巴文化研究高地。
(三)巴文化成果展示运用工程:主要是依托巴文化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推进巴文化载体和平台建设,使之转化为促进我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夯实我市巴文化高地的基础。(见附件3:《巴文化高地建设成果展示运用工程实施方案》)
1.近期目标:以巴文化、文物为依据确立达州城市文化标志;在特色乡镇、旅游景区、城市广场和公园等实施巴文化元素植入活动;实施巴文化特色品牌塑造工程,积极探索巴文化走出去的途径;制定巴文化发掘、保护、研究、应用的地方性法规。
2.远期目标:规划建设巴人巴文化风情体验区,形成巴文化产业体系;创作在全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巴文化文艺作品,营造“人人懂得巴文化,人人可讲巴文化”的文化氛围,扩大巴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责任明晰、功能完善的巴文化保护、发掘、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的运行管理机制;建立起与全省、全国其他大遗址和特色地域文化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市委、市政府建立决策领导机构,由主要领导牵头揽总,市委、市政府分管宣传文化的领导具体负责,市文体广新局为第一责任单位。成员部门有: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联、市社科联、市文体广新局、市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旅游局、市教育局等。主要职能是对巴文化高地建设工程进行决策和制定规划方案,并督促各项工作的实施和落实。
(二)建立强有力的投入机制。由常务副市长牵头,市财政局为第一责任单位。要全力以赴积极争取国家、省上有关文化发展、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要切实促进市、县(区)级财政纳入财政预算,建立比较科学、持续跟进的投入机制,保障相关工程和建设的有序推进。市、县(区)两级财政、文化、文物等部门要同时发力,协调运作。市财政局每年向市委报告财政对巴文化高地建设的投入情况。
(三)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分别实施发掘策划工程、学术研究工程、成果应用工程(具体方案见附件1),明确第一责任单位和参与部门,细化工作职责,保证涉及巴文化高地建设的各项工作始终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落实。
(四)建立强有力的问责机制。巴文化高地建设工程持续时间长,工程总量大,涉及部门多,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长效问责机制,并将巴文化高地建设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实行严格问责。问责工作由市委分管领导牵头,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负责,并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实行年度考核。
(五)建立强有力的监督评价机制。监督评价工作由市人大、市政协负责,主要是开展持续监督和阶段性工作综合评价,以便及时评价建设效果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确保各项工程有条不紊推进。市人大每年向市委提交《我市巴文化高地建设推进情况的报告》,市政协每年向市委提交《关于改进和完善巴文化高地建设的建议方案》。
附件:1. 巴文化高地建设发掘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2. 巴文化高地建设学术研究工程实施方案
3. 巴文化高地建设成果展示工程实施方案
4. 巴文化高地建设“三大工程”牵头单位、组成单位和主要职责
附件1
巴文化高地建设保护发掘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围绕“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目标,加快巴文化遗址的考古调查发掘,全面掌握巴文化资源状况,深化巴文化内涵认识,夯实巴文化文物考古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和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健全保护规划和管理体系,实现巴文化遗址本体和环境安全,把达州建设成为全国巴文化保护示范中心和遗址发掘中心。
二、重点工程
依托“一山、两址、三河”(“一山”指大巴山系,“两址”指罗家坝遗址和城坝遗址,“三河”指巴河、州河、渠江流域),统筹规划,分布推进,市县联动,部门合力,实施巴文化遗址发掘与保护工程。
(一)罗家坝遗址保护与发掘工程
1.罗家坝遗址保护工程
(1)近期目标(2017—2020年):
实施罗家坝遗址防洪及冲沟治理工程。(实施时间:2017—2019年)
责任单位:宣汉县人民政府
(2)远期目标(2021—2030年):
完成罗家坝遗址历史环境及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逐步清除保护区内不符合遗址历史景观风貌要求、产生环境污染的因素,恢复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景观的和谐统一;完成建筑立面、道路、水渠、水电气管线改造,治理保护规划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实施时间:2021—2030年)
责任单位:宣汉县人民政府
2.罗家坝遗址发掘工程
(1)近期目标(2017—2020年):
①对罗家坝遗址外坝的关键区域进行重点钻探,以探清该遗址内重要遗迹的分布状况,摸清遗址内遗迹的布局和结构,为探讨聚落的结构和演变历程提供基础材料。(实施时间:2018年)
②对罗家坝遗址张家坝遗存进行重点钻探,以寻找适宜解决战国-汉代时期本区域文化内涵及其堆积情况;对罗家坝遗址西部进行考古发掘,确定该遗址的性质、年代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探索罗家坝遗址商周时期的文化面貌及与早期巴文化的关系。(实施时间:2019年)
③对罗家坝上游地区的“鸡鸣石坝”遗址进行重点勘探,弄清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重要遗存的分布区域;对罗家坝遗址外坝中部进行考古发掘,确认墓葬区与居住区的界限,扩充罗家坝遗址的文化内涵。(实施时间:2020年)
责任单位:宣汉县人民政府、市文体广新局
参与单位:市文管所
(2)远期目标(2021-2030年):
④对罗家坝遗址上游地区的黄金坝遗址及其附近地区进行普遍勘探,弄清黄金坝遗址的文化内涵及其重要遗存的分布区域;对罗家坝遗址中部进行考古发掘,弄清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实施时间:2021年)
⑤对罗家坝遗址东部和勘探发现的重要遗存进行发掘,弄清居住区的主要文化内涵。(完成时间:2022年)
⑥完成对罗家坝遗址南部商周时期遗存及北部汉代东乡县城遗址文化内涵的考古工作。(实施时间:2023年)
⑦完成对罗家坝遗址北部汉代东乡县城遗址文化内涵的考古工作。(实施时间:2024年)
责任单位:宣汉县人民政府、市文体广新局
(二)城坝遗址保护与发掘工程
1.城坝遗址保护工程
(1)近期目标(2017—2020年):
①编制公布实施《城坝遗址保护规划》。(实施时间:2017—2020年)
责任单位:渠县人民政府
参与单位:市文体广新局
(2)远期目标(2021—2030年):
②开展河床勘探工作。(实施时间:2021—2025年)
责任单位:渠县人民政府
参与单位:市文体广新局
③实施城坝遗址防洪及冲沟治理工程。(实施时间:2021—2025年)
④实施城坝遗址历史环境及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逐步清除保护区内不符合遗址历史景观风貌要求、产生环境污染的因素,恢复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景观的和谐统一;完成建筑立面、道路、水渠、水电气管线改造,治理保护规划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实施时间:2025—2030年)
责任单位:渠县人民政府
2.城坝遗址发掘工程
(1)近期目标(2017—2020年):
①对城坝遗址南侧的熊家嘴及其周边区域进行普遍勘探;在熊家嘴区域进行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实施时间:2017年)
②实施城坝遗址100万平方米普勘;对新发现的重要遗存进行勘探发掘,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完成时间:2018年)
③实施城坝遗址100万平方米普勘;对勘探发现的重要遗存进行发掘。(完成时间:2019年)
④实施城坝遗址100万平方米普勘;对勘探发现的重要遗存进行发掘,弄清居住区的主要文化内涵。(完成时间:2020年)
责任单位:渠县人民政府、市文体广新局、
参与单位:市文管所
(2)远期目标(2021—2030年):
⑤实施城坝遗址核心保护区外围区域先秦、两汉时期文化地层的勘探与发掘,弄清遗址功能分区幅射范围。(实施时间:2025—2030年)
责任单位:渠县人民政府、市文体广新局
参与单位:市文管所
(三)渠江流域先秦文化遗址考古调查发掘
1.近期目标(2017—2020年):
对渠江流域(达州段)进行拉网式考古调查勘探,寻找先秦巴文化遗址。(实施时间:2018年)
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新局
参与单位:通川区、达川区、宣汉县、渠县、万源市人民政府
2.远期目标(2021—2030年):
对渠江流域(达州段)考古调查勘探,对发现的先秦巴文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为“巴人故里”提供强大考古史料支撑。(实施时间:2021—2030年)
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新局
参与单位:通川区、达川区、宣汉县、渠县、万源市人民政府
(四)荔枝道、米仓道巴文化遗址考古调查
1.近期目标(2017—2020年):
(1)抢抓蜀道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机遇,继续开展米仓道、荔枝道(达州段)巴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工作,力争更多巴文化遗址纳入蜀道申遗范畴,实现纳入国家整体保护范围,提升达州形象。(实施时间:2017—2019年)
责任单位:市申遗办
参与单位:达川区、宣汉县、渠县、大竹县、万源市人民政府
(2)编制荔枝道、米仓道(达州段)重要巴文化遗存保护规划。(实施时间:2018—2020年)
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新局
参与单位:达川区、宣汉县、渠县、大竹县、万源市人民政府
2.远期目标(2021—2030年):
(3)实施荔枝道、米仓道(达州段)巴文化遗存历史环境及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逐步清除保护区内不符合遗址历史景观风貌要求、产生环境污染的因素,恢复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景观的和谐统一。(实施时间:2021年—2030年)
责任单位:达川区、宣汉县、渠县、大竹县、万源市人民政府
附件2
巴文化高地建设学术研究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传统历史文献及现代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文献学等跨学科视野,建立和完善巴文化研究体系;不断壮大巴文化研究人才队伍,推进和深化巴文化研究,努力为巴文化高地建设提供强大的正能量。
二、总体目标
经过实施近期(2017—2020年)和远期(2021—2030年)目标,力争到2030年,把我市建成具有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巴文化研究高地。
(一)近期目标(2017—2020年)
1.组建巴文化高地建设人才智库。按照“自身努力、借智借力、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采用“本土人才+”模式,组建巴文化高地建设人才智库,为巴文化高地建设提供智力、政策支撑。通过发现、提升本土文化人才,引进优秀文化人才,聘请国家部委、高校、科研院所和省人大、省政协、省政府参事室、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省考古研究院等高端文化人才担任顾问等方式,提升达州巴文化研究的水平。(实施时间:2017—2018年)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与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体广新局
2.建设巴文化研究机构和队伍。成立“达州市巴文化研究会”,建立和充实巴文化研究人才库,与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四川省巴文化研究会共同形成达州巴文化研究的“三驾马车”。(实施时间:2017—2018年)
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新局
参与单位:市民政局、市社科联
3.加强巴文化基础研究。编纂发布《达州打造全国巴文化高地白皮书》;编纂《巴人故里—达州》简明图书,普及巴文化基础知识,营造巴文化氛围。编纂《巴人故里—达州》画册(中英文版),让达州巴文化走向世界;支持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主编的《巴文化研究》集刊;鼓励专家学者编纂巴文化专著5-10部;全面开展达州作为“巴人故里”的学术探讨与理论支撑。(实施时间:2017—2020年)
责任单位:市文联
参与单位:市文体广新局、市社科联、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四川省巴文化研究会、达州市巴文化研究会
4.开展巴文化重大项目攻关。组织学术研究团队,实行学术带头人负责制,推动省部级及国家级重点哲学社会科学招标项目的立标、投标工作,扩大巴文化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实施时间:2017—2020年)
责任单位:市社科联
承办单位:市文体广新局、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四川省巴文化研究会、达州市巴文化研究会
5.加强巴文化学术交流互鉴。创办“中国达州巴文化高峰论坛”,搭建全国巴文化研究交流互鉴的平台,提高达州巴文化研究的影响力;创办“中国巴文化基金会”,把奖励为巴文化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纳入市政府科技进步奖范围,搭建紧密团结巴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的桥梁;支持市县级宣传文化部门及文化刊物开办“巴文化论坛”、“巴文化历史文化讲堂”等。(实施时间:2017—2020年)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
参与单位:市文体广新局、市文联、市社科联、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四川省巴文化研究会、达州市巴文化研究会
6.确立达州巴文化精神。在2016年11月5日召开的“中国达州巴文化研讨会(通川论道)”提出的巴文化精神“忠勇信义”方案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广泛讨论,形成共识,最终确立达州巴文化精神。(实施时间:2017年)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
参与单位:市文体广新局、市文联、市社科联、市志办、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四川省巴文化研究会、达州市巴文化研究会
(二)远期目标(2021—2030年)
1.形成完整的巴文化研究体系。融合巴文化人才库、巴文化研究机构、巴文化研究机制等各方面要素,探索建立并形成完整的权威性巴文化研究体系。(实施时间:2021—2025年)
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新局
参与单位:市文联、市社科联、市志办、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四川省巴文化研究会、达州市巴文化研究会
2.建立巴文化研究与成果运用的协调机制。以巴文化成果运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为目的,确立科学的巴文化研究方向,并建立与巴文化成果转化相一致的衔接机制。(实施时间:2021—2025年)
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新局
参与单位:市文联、市社科联、市志办、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四川省巴文化研究会、达州市巴文化研究会
3.建立和完善巴文化研究基础数据库。建立巴文化研究基础数据库,数据库实行会员注册制度对全市巴文化研究人员开放,并实现市图书馆、四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全市中小学图书互联,实现跨馆借阅和检索。(实施时间:2025—2030年)
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新局
参与单位:市教育局、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四川省巴文化研究会、达州市巴文化研究会
4.建立巴文化学科和学科点。依托四川文理学院,借力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将巴文化研究纳入学科建设规划。申报建设巴文化研究领域的硕士、博士培养点,重点培养巴文化研究领域内的高层次理论研究与应用人才,建成资源丰富的全国重点巴文化研究中心。(实施时间:2021—2030年)
责任单位:四川文理学院
参与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
5.编写巴文化地情资料口袋书和教材。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具有权威性的巴文化地情资料口袋书和教材,使巴文化成为地区性中小学校市情教材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文化读物,形成良好的巴文化社会文化氛围。(实施时间:2021—2030年)
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新局
参与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四川省巴文化研究会、达州市巴文化研究会
附件3
巴文化高地建设成果展示运用工程实施方案
第一部分 “三个确定”形成共识
一、确定一个巴文化典型图案为达州标志
巴文化是达州城市文化的基因之源,更是达州城市文化的未来之峰,目前达州各个部门举办的各种参差不齐的各种城市标识征集活动,没有导向性,应当予以叫停。应从达州境内的巴文化考古研究中提炼比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元素进行适当图案化处理,成为达州市城市标志。
具体做法:发布全市统一的“达州标志”征集方案,明确巴文化为设计主旨和核心元素,组织巴文化专家、美术设计专家等进行评审,参考媒体评论、网名投票等因素最终确定富含巴文化的“达州标志”固定下来,并在各种公共建筑、主要道路及附属设施、相关会议、各类媒体、各种文化活动等反复出现,将巴文化烙印与达州城市标志结合起来,提高城市文化辨识度。(实施时间:2017年—2020年)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
参与单位:市文明办、市文体广新局、市文联、市社科联、市广播电视台、达州日报社
二、确定一组巴文化典型事件为达州故事
城市文化典型事件就是指代表着一个城市观念的事件,通过代表城市观念的事件的举行,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城市观念,从而加深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加深城市公民的凝聚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培养城市爱憎分明的独特个性。巴文化的“忠勇信义”与红四方面军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一脉相承,当代达州需要解决部分市民文化追问过程中“不自信”的问题,从而提振全民信心。
具体做法:发布全市统一的“巴文化达州故事”征集活动,征集一批典型事件(故事)作为“巴文化达州故事”的储备库,再由组织巴文化专家、学者、作家等进行评审改稿,将确定的“巴文化达州故事”文稿作为各种展陈、介绍、宣传的基础文案。(实施时间:2017年—2020年)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
参与单位:市文明办、市文体广新局、市文联、市社科联、市广播电视台、达州日报社
三、确定一批巴文化典型人物为达州名片
地域典型人物与区域文化品格有着密切联系,不同的区域文化生产着不同特色的典型代表人物,典型代表人物又反过来提升区域文化品格。古往今来,以达州为中心的巴文化地区生产出了大量的典型人物,这与巴文化的特质密不可分;重塑和宣传这些典型人物,对当代达州人的巴人精神品格再造强化有重要促进作用。
具体做法:发布全市统一的“十大(或百位)巴文化历史名人”评选活动,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由巴文化专家、学者等发布一批“巴文化历史名人”的生平传记,参考媒体评论、网名投票等因素初步确定候选人,评审委员会终评后正式对外(分批)发布。(实施时间:2017年—2020年)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
参与单位:参与单位:市文明办、市文体广新局、市文联、市社科联、市广播电视台、达州日报社
第二部分 “三个建设”物化历史
四、建设一批巴文化展陈综合体
构建巴文化遗址遗产整体保护的示范体系,把两大遗址建设成为全国巴文化核心展示区。一是启动和推进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城坝遗址博物馆建设。二是启动和推进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三是推进达州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展示项目试点,建成达州数字博物馆。各种展陈机构建成后成为充分反映古代巴国历史文化、人文资源,具有巴賨特色、品类齐全、藏品丰富、展示手段先进的巴文化展示、教育、研究、交流综合性场所。(实施时间:2017年—2030年)
责任单位:宣汉县、渠县人民政府,市文体广新局
参与单位:市博物馆,相关县文(体)广新局、发改局、规划局、住建局、农业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
五、建设一批巴文化旅游体验区
将巴文化风情体验作为全市旅游的核心产品和第一元素挖掘,提出符合达州巴文化特质的整体旅游统一宣传语。建成通川区、达川区、宣汉县、渠县巴文化体验园区,彰显达州巴文化深厚内涵与特色。形成和完善遗址古迹、巴人古道、巴山景致、巴河风貌、巴人民俗等游览带规划。依托“一山两址三河”(大巴山,罗家坝、城坝遗址,州河、巴河、渠江)建设巴人风情体验核心区。(实施时间:2017年—2030年)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旅游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文体广新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
六、建设一批巴文化标志性建筑
选址规划巴文化主题城市广场,布局一批具有巴文化特色的城市雕塑,如巴文化历史名人雕塑、巴文化故事浮雕等。在大型桥梁、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市政设施、新建大型居住区、大型单体建筑的设计中融入巴文化设计元素和建筑风格。在主城区“三化”工程中优先考虑巴文化元素应用,逐步形成以巴文化标志性文化设施群为特征的城市文化形象核心,实现文化设施的规模和积聚效应。(实施时间:2017年—2030年)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规划局
参与单位:市文体广新局、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文联
第三部分 “三个争创”面向未来
七、争创一批影响全国的“巴文化文艺精品”
(一)打造一批巴文化精品舞台艺术作品。一是全新排演大型话剧《巴国春秋》;二是加快排演沉浸式巴文化情景史诗剧《梦回巴国》;三是重新排演大型舞蹈《梦里巴人》。(实施时间:2017年—2020年)
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新局、宣汉县人民政府
参与单位:市创办、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市文化艺术中心
(二)打造一批巴文化精品视觉艺术作品。以直观的视觉艺术创作填补巴文化历史和达州文明史上的相关空白;为各种巴文化实体建筑提供支撑。一是组织画家根据巴文化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创作人物画、历史画、雕塑、浮雕、连环画等美术作品;二是组织摄影家围绕遗址古迹、巴人古道、巴山景致、巴河风貌、巴人民俗等进行摄影记录和艺术拍摄。(实施时间:2017年—2020年)
责任单位:市文联
参与单位:市文体广新局
(三)打造一批巴文化精品电影电视剧。一是组织文学家戏剧家进行巴文化电视电影剧本创作;二是资助或以奖代补鼓励文化企业投拍巴文化微电影、主题动漫、网络大电影等;三是相关部门作为主要出品人拍摄具有代表性的巴文化主题电影。(实施时间:2017年—2020年)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
八、争创一个聚焦达州的“四川省巴文化艺术节”
达州市作为四川省巴文化代表城市之一,力争将“四川省第六届巴人文化艺术节”办出影响,力争以巴文化的核心区域和巴文化代表城市形象超越普通地级城市的行政瓶颈,争取在四川省内彰显巴文化与蜀文化尚有并列出现的意义,扭转巴文化的边缘化与抛弃化的倾向。(实施时间:2017年—2020年)
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新局
参与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九、争创一组特色鲜明的“巴文化文创产品”
研发和策划具有巴文化特色的特色产品、特色食物品牌塑造活动,融入文化旅游活动中。打造1—2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巴文化”文化创意品牌,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巴文化创意产品体系。(实施时间:2017年—2020年)
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新局
参与单位: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文联
附件4
巴文化高地建设“三大工程”牵头单位、组成单位和主要职责
根据《达州市推进巴文化高地建设实施方案》中“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的要求,特实施发掘策划、学术研究、成果运用“三大工程”,其牵头领导、牵头单位、组成单位和主要职责如下。
一、保护发掘工程
牵头领导: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
牵头单位:市文体广新局
组成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市公安局。
主要职责:负责调研论证巴文化建设工程有关问题,负责策划和提出巴文化发掘工作、基础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并向市委报送《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
二、学术研究工程
牵头领导: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
牵头单位:市文体广新局
组成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人社局、市委党校、市文联、市社科联、市教育局、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四川省巴文化研究会
主要职责:负责研究和制定《巴文化高地建设学术研究工程实施方案》,并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巴文化高地建设工程《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
三、成果展示工程
牵头领导: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
牵头单位:市文体广新局
组成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社科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农业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广播电视台、达州日报社
主要职责:负责研究和制定《巴文化高地建设成果运用实施方案》,并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巴文化高地建设工程《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总结》。
主办单位: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蜀ICP备05031156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26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