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 2019-01-04 20:29:37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16〕56号)精神,结合达州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足球发展规律,把足球改革发展作为达州建设体育强市的重要举措,努力建立专业高效、系统完备、民主开放、运转灵活、法制健全、保障有力的体制机制。

        坚持着眼长远与夯实基础相结合,创新重建与问题治理相结合,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相结合,发展足球运动和推动全民健身相结合,从增加足球运动场地、提高参与人口数量、抓好校园足球发展等多方面综合施策,调动全社会参与足球发展和全民健身的积极性,为足球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主要目标。

        ——近期目标:理顺足球管理体制,制定足球中长期发展实施方案,创新足球管理模式。到2020年,足球人口规模明显增加,全市经常参与足球运动人口达到30万人;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80所;青少年足球竞技水平明显提升,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形成规模;开展丰富的社会足球活动,充分发挥社会业余足球在普及足球运动中的推动作用。

        ——远期目标:足球成为群众普遍参与的体育运动,全社会形成健康的足球文化;基本建立专业高效、系统完备、保障有力的体制机制。打造社会业余足球和业余联赛品牌赛事;建立校园、青训两级足球人才培养、选拔体系,进入各级省队、国家队参加国内、国际大赛运动员达到一定数量。足球事业和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健全足球协会

        (三)调整健全市足球协会。按照政社分开、权责明晰、依法自治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定位达州市足球协会职能,在内部机构设置、工作计划制定、财务和薪酬管理、人事管理、对外专业交流等方面赋予自主权,其领导机构的组成应体现广泛的代表性和专业性,按社团法人机制运行。(市文体广新局牵头,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市委配合)

        (四)健全全市足球协会组织。鼓励支持各地、各行业、各类别组建足球协会,承担本地、本行业、本类别的会员组织建设、竞赛、培训、足球活动开展、宣传等职责。完善球队、球员注册体系,制定注册管理办法,努力形成覆盖全市、组织完备、管理高效高能、相互有机协作、适应现代足球管理运营需要的协会管理体系。健全各级足协党的组织机构。市足协党组织由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领导。〔市民政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文体广新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配合〕

        三、大力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

        (五)制定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实施意见。把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作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大举措,大力普及校园足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市教育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文体广新局、团市委配合)

        (六)建设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在全市范围内支持建设一批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立达州市校园足球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到2020年,各县(市、区)要建设6支学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小学、初中、高中男女各1支),达州经开区要建设4支学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小学、初中男女各2支),培养66名体育教师、100名裁判员、66名教练员。(市教育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文体广新局、团市委配合)

        (七)完善青少年足球教学体系。将各地校园足球发展情况写入各地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并定期公示上报及发布。到2020年,逐步形成内容丰富、多科参与、形式多样、因材施教的青少年足球教学体系。制定完善足球特长生专项招生政策。制定我市足球后备人才认定标准和升学管理制度。〔市教育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文体广新局、团市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配合〕

        (八)加强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设计。完善竞赛结构,扩大竞赛规模,增加竞赛种类,逐步形成赛制稳定、层次丰富、衔接有序、遍及城乡的竞赛格局。尤其要注重我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等级赛事,落实市、县、校三级三层校园足球联赛,各县(市、区)、达州经开区每年至少举办两次足球联赛(小学、中学各一次),实现竞赛结构和足球后备人才选拔科学化。到2020年,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参与率达到90%以上。〔市教育局牵头,市文体广新局、团市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配合〕

        四、普及发展社会足球

        (九)推动足球运动普及。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社会足球快速发展,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社区、部队和企业组建或联合组建足球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足球活动。注重从经费、场地、时间、竞赛、教练指导等方面支持社会足球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各自优势,推进社会足球发展。积极倡导和组织行业、社区、企业、部队、中老年等足球赛事,逐步建立健全各类竞赛体系。〔市文体广新局牵头,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配合〕

        五、完善足球竞赛体系

        (十)推动地方足球联赛品牌打造和省内外赛事交流。由市足协牵头,逐步引入社会资源参与,打造市、县两级足球联赛,充分发挥“周末足球联赛”赛事的引领示范作用,扩大群众参与规模。力争2017年参赛人数达到1万人次,2020年参赛人数达到2万人次。积极参加省内外足球赛事及有关交流活动,增进交流,提高水平。积极创造条件,承办省级、国家级赛事。(市文体广新局负责)

        (十一)维护竞赛秩序。严格加强各级各类足球赛事管理,规范足球竞赛秩序。赛事组织机构和体育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加强管理,各司其职,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公安机关负责加强对足球赛事安全秩序的监管,组织开展对比赛现场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管理维护工作,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引导球迷文明观赛,遵纪守法。(市文体广新局牵头,市教育局、市公安局配合)

        六、改进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发展方式

        (十二)拓展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成长渠道和空间。加大培养力度,完善选用机制,多渠道造就优秀青少年足球人才。畅通优秀苗子从校园足球、青少年高水平足球到省级以上优秀运动队的成长通道。切实搞好“体教结合”,加强文化教育、意志锤炼和人格熏陶,促进青少年足球人才全面发展。(市教育局牵头,市文体广新局配合)

        (十三)加强足球专业人才培训。按照分级、分类管理原则,构建市、县两级和行业、专业机构、社会力量等多级、多元的培训组织结构,加强对足球教练员、裁判员、讲师等专业人才的培训。充分发挥体育院校、体育科研院所在足球理论研究和足球专业人才培训中的作用。加强对外交流,引入一批高水平省内外或外籍讲师对我市教练员、裁判员、讲师实施规模化培训。(市文体广新局牵头,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

        (十四)做好足球运动员转岗就业工作。统筹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为足球运动员再就业再发展搭建平台,支持退役运动员通过必要培训和考核,担任各级各类学校足球教练员或到企事业单位和部队成为群众足球活动的骨干,或进入足球协会从事足球管理和服务工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文体广新局配合)

        七、加强足球场地建设管理

        (十五)扩大足球场地数量。研究制定全市足球场地建设规划,明确刚性需求,由各地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足球场地应尽量规划在学校内或学校附近,提升使用效益。因地制宜建设足球场,充分利用城市和乡村的荒地、闲置地、公园等,建设一批简易实用的非标准足球场。加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学区建立青少年足球活动基地。“十三五”期间每个县(市、区)、达州经开区应建立至少1个11人制标准足球场和4个五人制足球场,对社会力量建设足球场地给予政策扶持。〔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教育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文体广新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配合〕

        (十六)提高场地设施运营能力和综合效益。按照管办分离和非营利性原则,通过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招标选择专业的社会组织或企业负责管理运营公共足球场,促进公共足球场低价或免费向社会开放。推动学校足球场在课外时间低价或免费有序向社会开放,建立学校和社会对场地的共享机制。〔市教育局牵头,市文体广新局、市地税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配合〕

        八、推进青少年足球人才建设

        (十七)构建青少年足球人才选拔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发现、培养和选拔青少年优秀足球后备人才机制。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为主导,依托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建立校园足球与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相结合的衔接体系,建设覆盖市县的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训练营等,选拔各级校园足球联赛中涌现出的优秀青少年足球苗子。(市文体广新局牵头,市教育局配合)

        九、完善投入机制

        (十八)加大投入力度。根据事权划分,投入资金主要用于足球场地建设、校园足球、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基地、各级各类竞赛、教学科研等方面。市县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全力保障足球事业发展,积极支持场地建设、校园足球、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基地、各级各类竞赛、教学科研等工作。各地财政要安排经费发展足球特色学校。支持足球特色学校发展,教育、体育等行政部门在安排相关经费时,应当对足球改革发展给予支持。〔市财政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文体广新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配合〕

        (十九)鼓励社会力量发展足球。引导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和个人投资青少年足球培训、赞助足球赛事和公益项目,发挥支持足球事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拓宽足球事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对社会力量支持足球事业的个人或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市文体广新局牵头,市国资委、市地税局配合)

        十、加强足球工作组织领导

        (二十)建立达州市足球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市政府领导同志担任召集人,市直相关部门和单位参与的达州市足球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各方面应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协同配合,共同推动达州足球改革发展。(市文体广新局负责)

        (二十一)把推动足球改革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要把足球改革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加强足球改革发展政策保障方面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切实推动足球改革发展。〔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负责〕

        (二十二)加强足球行业作风和法治建设。加强足球领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运动队伍精神作风和意志品质的锤炼,培养爱国奉献、坚韧不拔、团结拼搏的作风,努力形成激励达州足球发展振兴、有益于社会和谐进步的精神力量。适应足球发展需要和行业特点,完善相关法规和足球行业规范规则。(市文体广新局牵头,市教育局、团市委配合)

        (二十三)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创新足球宣传方式,引导群众客观认识足球现状,建立合理预期,强化涉及足球新闻管理和舆论引导工作,最大限度凝聚足球改革发展共识。(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教育局、市文体广新局、团市委配合)

        (二十四)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加强扶持和指导,总结推广足球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选择一批足球基础好、发展足球条件好、工作积极性高的县(市、区),给予重点支持,实现率先发展、以点带面,推动全市足球运动整体水平持续提高。〔市文体广新局牵头,市教育局、团市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配合〕

        附件:重点任务分工




附件

                                                                               重点任务分工

序号

 
工作任务

 
负责单位

 
1

 
编制达州市足球中长期发展实施方案

 
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文体广新局等

 
2

 
加大投入力度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文体广新局等

 
3

 
健全全市足球协会组织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民政局、市文体广新局等

 
4

 
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足球、社会资本投入足球场地建设

 
市文体广新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资委等

 
5

 
编制达州市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文体广新局等

 
6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体广新局、团市委等

 
7

 
提高场地施设运营能力和综合效益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文体广新局、市地税局等

 
8

 
推动普及社会足球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文体广新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等

 
9

 
加强校园足球组织建设和普及推广

 
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体广新局、团市委等

 
10

 
建立完善青少年足球训练竞赛体系

 
市教育局、市文体广新局等

 
11

 
扩大达州足球联赛范围规模,提升联赛档次,创建社会足球联赛品牌

 
市文体广新局等

 
12

 
加强足球人才培养、使用、转岗就业工作

 
市文体广新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13

 
建设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制定青少年足球优秀学生升学管理办法

 
市教育局、市文体广新局等

 


主办单位: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蜀ICP备05031156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