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平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我市体育发展的建议》(第282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坚持十三五规划基本趋势,推动达州市体育事业稳中向好继续迈进”的建议
“十三五”期间,我市体育建设成果斐然。“十四五”规划我们提出了贯彻实施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着重在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和增加体育人口上下功夫.
(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动“体医融合”,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市本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达州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达州市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达州市体育中心地下公共停车场、达州市足球训练基地、达州市城市运动公园、达州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维修改造、达州市体育中心室外健身场地维修改造等建设项目。按照县(市、区)“一场一池一馆三中心”标准,推动达川区翠屏山全民健身中心、宣汉县西区体育中心、万源市体育公园、开江县体育公园、开江县全民健身中心、大竹县全民健身中心、万源市红军公园健身步道等项目建设,完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提高现有体育设施利用率,进一步做好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到“十四五”末,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基本建立结构合理、发展平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达到全省前列的体育设施服务体系。
(二)全面发展全民体育
坚持倾心倾情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出新出彩全民健身的地方品牌,以创建省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抓手,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化、经常化、生活化、科学化,构建完善特色鲜明、覆盖城乡、功能齐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坚持办好国际国内体育品牌赛事,继续举办国际男子篮球挑战赛、巴人故里国际半程马拉松、全国少儿足球邀请赛等达州特色体育赛事。大力发展特色体育项目,试点推广冰雪运动,举办达州市冰雪季体育赛事活动。以“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好各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000场以上。推动全市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服务8个以上。加强全民体质监测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辖区内全民体质监测体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监测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0%。积极发展体育社团,完善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单项协会,发展各类体育活动站点,为群众科学健身提供保障。拓宽全民健身资金来源渠道,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财政投入,加大体彩公益金的投入比重,扩大体育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逐步实现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关于“打造体育人才高地,积极推进体育学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在推进体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局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与四川文理学院于2019年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书.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发挥四川文理学院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优势,通过邀请专家、教授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为我局培养培训体育专业人才,构建科学有效的专业人才培训管理体系。二是完善“运动员之家”人才服务平台。为深化体教融合,有效解决体育专业人才不足问题,四川省体育局、四川省教育厅共同搭建“运动员之家”人才服务平台,集运动员保障、就业、培训于一体。三是加大培训培养力度.每年按比例开展组织体育教师、体育教练员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四川省体育局组织的专业系统培训。四是建立健全体校、青训中心、职业梯队、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四位一体”高效协作的青训体系和人才输送体系,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督,推动社会培训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关于“协调区域发展,推动体育事业一体化建设”的建议
达州体育事业主要以繁荣体育产业为着力点,协调区域发展。以扩大体育产品服务供给、拓展体育需求、促进体育消费为导向,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联通发展、互惠发展、融合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加快构建以体育竞赛、大众健身、体育装备制造、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彩票、体育培训交流等为主要支柱,具有鲜明达州特色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主动融入“川东北体育产业发展区”开发建设,建设达州四川体育产业园、大竹体育制造园区、万源一宣汉户外体育运动产业带。丰富体育产业领域,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创意、教育培训、休闲旅游、会展服务、现代商贸、中介服务等产业融合,重点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培训等新兴行业。加强与四川省体育产业集团合作,共办省级系列体育品牌赛事。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方面的新技术,推进体育产品和服务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与创新。
最后,感谢您对体育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