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斌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大力发展达州避暑经济让“凉资源”变“热产业”》(第318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补短板,完善避暑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议
今年6月8日,市文体旅游局召集万源市、宣汉县文体旅游局和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专题召开了《大力发展达州避暑经济让“凉资源”变“热产业”》提案办理工作推进调度会,围绕提升接待能力,升级避暑设施“供应链”,统筹协调,合力攻坚,进一步夯实避暑旅游产业基础设施。一是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市交通运输局以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为重要抓手,突出“一核两区三带多点外联”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交通在文化旅游、产业资源等领域中的基础支撑和先行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加密组网,“十四五”期间全市规划新(改、扩)建农村公路约3700公里。其中,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旅游路产业路947公里,通过打造一批路景交融的幸福美丽乡村路,完善沿线旅游交通服务设施,实现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和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公路全部通双车道等级公路。经过市文体旅游局前期积极协调汇报争取,今年7月省政府出台的《四川省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规划(2023—2035年)》中,明确提出把建设大巴山旅游风景道作为全省7条世界级旅游风景道之一,省文化和旅游厅也已启动《四川省旅游风景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对大巴山旅游风景道达州段沿线道路交通组织、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等进行了实地调研。目前,重要旅游道路有序推进,八台山—巴山大峡谷旅游快速通道已编制形成工可报告初稿,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项目已经完成毛坝至月亮坪通景公路建设、普光经跳河到毛坝快速路建设,黑宝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西线道路一期工程完成90%、二期工程完成35%,起于铁矿—赵塘连接线工程完成58%。二是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和美乡村”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市文体旅游局指导各地文体旅游部门及旅游景区已建成旅游厕所236座;深化村庄清洁行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市农业农村局指导具备条件的地方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个、省级休闲农业主题公园7个、省级示范休闲农庄15个、农村电商“益农信息社”2227家,市文体旅游局加强指导,督促各地文体旅游部门成功创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20个、乡村旅游类国家A级旅游景区18个、天府旅游名村2个、星级农家乐200余个,逐步实现田园变公园、乡村变景区、农房变民宿。三是加快推进骨干水利设施建设。市水务局有效推进全市重点水利项目策划生成、储备报批和开工建设,万源市寨水河等6座中型水库枢纽工程基本完工,宣汉县土溪口、万源市固军2座大型水库及万源市李家梁等2座中型水库加快推进,为解决黑宝山旅游开发用水问题而修建的黑宝山水库工程量已完成40%,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及省级储备项目库的水利项目达630个,规划投资1813亿元,特别是总投资230亿元的“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实质性推进。同时大力实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指导万源市、宣汉县等高位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宣汉县等分批纳入全省乡村水务试点县,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7%,全市农村供水保障程度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力、燃气、通讯等能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稳步推进,助力保障全市文化旅游项目开发。
二、关于建机制,制订避暑经济发展政策的建议
今年7月12日,市文体旅游局召集各县(市、区)文体旅游部门、达州高新区和东部经开区社事局、达州市旅游协会主要负责同志召开了全市避暑旅游产业工作座谈会,围绕加强政策引领,深挖避暑旅游产业链,进一步明确了避暑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目标、重点和路径,督促各部门(单位)抓紧落实,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度过一个清凉的夏天。一是加强政策指导。为贯彻落实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打造川东北夏季森林康养清凉避暑度假群”的要求,以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于今年6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避暑旅游产业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通过三年努力,大力发展避暑旅游产业,变“清凉资源”为“避暑经济”,以宣汉县、万源市为主构建大巴山高山与森林康养避暑旅游产业区,以通川区、达川区、开江县为主构建城市夜间文旅避暑消费集聚区,以渠县、大竹县为主构建竹海与渠江亲水运动避暑旅游产业区,形成三大避暑旅游产业空间格局,基本建成大巴山避暑旅游目的地。同时明确了构建避暑旅游产品体系、打响知名避暑旅游品牌、培育避暑旅游市场主体、完善避暑旅游公共服务四大主要任务,实施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黑宝山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等9大避暑旅游重点项目。二是规范发展民宿。市文体旅游局于今年5月出台了《达州市旅游民宿提升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组织开展全市旅游民宿提升发展行动,推动旅游民宿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对成功创建品牌的旅游民宿给予一定奖补,力争到2025年,创建天府旅游名宿2家、国家等级旅游民宿3家,打造旅游民宿示范村2个以上,拥有特色旅游民宿10家,旅游民宿集聚区9个,以满足日益旺盛的旅游消费和避暑度假旅游需求,实现旅游民宿业高质量发展。宣汉县研究出台巴山大峡谷片区民宿发展扶持办法,鼓励引导巴山大峡谷景区及周边群众利用闲置房屋发展民宿,在审批程序、用地政策、水电气费、宣传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三是发布避暑地图。市文体旅游局于今年6月制作了《达州市清凉避暑旅游地图》,突出各地特色,明确了各地适宜发展避暑旅游产业的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精品旅游民宿、旅游演艺、旅游休闲街区、旅游美食、旅游特色活动等系列旅游要素,并在大巴山(中国 f 达州)避暑旅游季活动暨八台山第九届消夏避暑露营旅游季开幕式上进行了推介发布。
三、关于挖潜力,培塑避暑康养文旅品牌的建议
市级相关部门围绕深挖发展潜力,延伸避暑产业“生态链”,强宣传、创品牌、增供给,全方位、多渠道树立“大巴山”生态康养、避暑旅游品牌。一是加强宣传营销。市文体旅游局联合万源市人民政府于7月8日成功举行了大巴山(中国 f 达州)避暑旅游季活动暨八台山第九届消夏避暑露营旅游季开幕式,市文体旅游局推出了巴山大峡谷、龙潭河、龙嬉谷、蝴蝶谷、月亮坪等漂流产品,半山酒店、陌上森林、时光小筑、藕花深处等民宿产品,八台山、欢喜坪等露营产品,莲花湖、三里古街、太平记忆、賨人里等夜游产品,以及惬意溯溪、亲子逛馆、激情自驾、趣味科考、夏日采摘、消暑美食等十大避暑“凉”计,推介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避暑旅游产业的实施方案》,发放了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核销使用的暑期档“达游券”(约65万元),万源市文体旅游局、宣汉县文体旅游局和大竹县欢喜坪也进行了宣传推介,巴山大峡谷、八台山、龙潭河等重点旅游景区还陆续推出了“仲夏星空露营节”“漂流季音乐节”“百人百宠漂流赛”“亲子溯溪戏水”等系列特色避暑康养活动。四川新闻网、封面新闻、川观新闻和本地主流媒体通过报纸、电视、抖音等方式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报道,提高了大巴山避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创建特色品牌。为推动万源市创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标志首批品牌“中国天然氧吧”,在市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万源市成立了以万源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为组长的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印发了《万源市2023年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工作方案》,明确分工、压实责任,编制了“中国天然氧吧”创建申报表,目前已提交至省气象局公服中心,还完成3套负氧离子站点建设并采集了数据。下步,将编制分析报告,迎接中国气象局审核,积极宣传展示创建成果。为扩大品牌效应,市文体旅游局今年提请市政府两次召开专题会支持万源市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印发实施支持任务清单,向省文化和旅游厅汇报争取10余次,共同做好检查验收工作;成立巴山大峡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专班,会同宣汉县多次汇报争取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现场辅导,今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景观资源评价。下步,将全力加快巴山大峡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步伐,大力支持万源市、渠县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三是丰富产品供给。市文体旅游局统筹指导万源市、宣汉县等地文体旅游部门提升发展巴山大峡谷、八台山等高山避暑旅游产品,重点发展月亮坪、黑宝山等森林避暑旅游产品,大力发展龙潭河、龙嬉谷等滨水避暑产品,着力发展夜游巴山、“两馆一街”、太平记忆、賨人里等夜游避暑产品,目前正创新发展城市文旅产品,突出“避暑”核心吸引力。市农业农村局加快构建达州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依托农业生产基地,引导发展以休闲度假、观光体验为重点的休闲农业,积极推进农产品旅游商品化,通过开展巴山食荟有奖促销等活动,直播带货万源旧院黑鸡、蜂蜜、天麻等优质农产品,通过开设巴山食荟微信商城、抖音商城、拼多多专卖店等直接带动企业增收,结合季节特点举办李子花节、茶叶采摘节等乡村旅游活动,会同文体旅游部门共同做好薅草锣鼓、巴山背二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丰富避暑游客体验。下步将进一步构建避暑旅游产品体系,加大培育“农业 文化旅游”新模式,不断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达州文旅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2023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