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丹代表:
你在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力度的建议》(第205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达州拥有瑰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民间文化艺术特色十分鲜明,三汇彩亭会、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渠县刘氏竹编、安仁板凳龙、开江拗棒等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星光灿烂。目前,全市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51个,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36个,市级73个,县级138个。拥有国家级传承人2个,省级传承人34个,市级传承人50个、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14人,省级传习基地1个、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
一、关于加强重视的建议。一是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代表性项目分类体系。健全国家、省、市、县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二是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健全国家、省、市、县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制度,以传承为中心审慎开展推荐认定工作;三是完善区域性整体保护制度。挖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升乡土文化内涵,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四是加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大对脱贫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支持,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鼓励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业工坊,促进当地脱贫人口就业增收。
二、关于加强人财物支持的建议。一是对代表性项目保护给予资金支持。重点是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每年会根据申报情况,给予一定数额的非遗保护经费,用于项目保护规划编制、调查记录、理论研究、传承实践、传播推广等方面工作。二是提升传承人能力素质。实施国家级、省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在研培院校开设各类专业培训班,提升传承人技能艺能和创新能力。三是对非遗保护示范性项目进行支持扶持。文旅、人社、乡村振兴等部门对依托非遗项目建设的非遗工坊提供12条扶持政策。
三、关于加强激励机制建设的建议。达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不断完善非遗保护相关工作制度,加快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非遗活态传承发展。一是全力支持在达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选巴渠工匠;二是鼓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5万元的补助资金,加强工作室建设。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唐本栋醪糟加工工作室被达州市人社局、财政局评选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嘉峰竹编工作室被四川省委组织部、人社厅、财政厅、经信委和科技厅评选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达州文旅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2024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