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10号提案办理情况(A)的函

发布日期: 2024-08-30 17:08:10

陈明宏委员:

你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古建筑古遗迹保护的建议》(第110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不断夯实古建筑古遗迹保护工作基础的建议。

我市高度重视古建筑古遗迹资源保护,先后成立了达州市巴文化高地建设领导小组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市委市政府主导、各部门密切协作的强大工作合力。同时,将文化遗产纳入了《达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了39.9平方公里的文化保护线,有效提升保护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建立文物、公安、自然资源规划、住建等多部门联动协同机制,持续实施守护巴渠文化遗产行动,常态化开展联合巡逻防控,构建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立体联防联动机制。

二、关于全面构筑古建筑古遗迹保护网络的建议。当前,全市共认定公布历史建筑55处,其中通川区4处、达川区3处、达州高新区1处、达州东部经开区2处、万源市10处、宣汉县11处、渠县10处、开江县11处、大竹县3处,开展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行动,准确掌握历史建筑分布点位、产权和保护利用情况,督促各地及时更换牌面破损、信息失真、标志丢失的历史建筑标志牌,补全未挂牌的历史建筑,完成新增历史建筑挂牌保护,按照一处一册要求,建立完善档案台账,推进历史建筑测绘档案和修缮保护。全市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30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3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966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3处,形成以巴文化、红色文化为主体,各类型历史文化遗产交相辉映的文物资源体系,较为完整保存和展示了达州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的厚重历史文脉。

三、关于切实做好古建筑古遗迹保护利用的建议。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以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为导向,着力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等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利用,坚持原态保护活态开发相结合,改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拓宽文化传承路径,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持续激发传统村落经济内生动力。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地方性法规《达州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条例》,从立法层面更好地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划定传统村落重点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高效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实施挂牌保护。同时,积极推动达州主城区的景观工程的规划建设与文化元素有机结合,稳步推进完成主城区各人文景观打造。制定了《达州主城区文化景观节点提升工程指导性概念设计》,对主城区的主要广场、城市公园、主要出入口、重要节点进行了统筹规划,将巴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统筹融入到各类景观之中,实现文化元素与城区规划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文化品味和城市魅力。

四、关于加强宣传的建议。一是加强研究阐释,2023年出版全省首部记录反映一个市州的传统村落情况及价值的传统村落专著《走进达州传统村落》,完整展现传统村落的自然生态和人文遗存,引导社会各级关注传统村落古建筑。在文物研究方面,出版了《翰墨达州书画遗珍》《印象达州 f 达州历史拾遗》《巴文化史话》《四川散见唐宋佛道龛窟(达州卷)》《红色沃土铸丰碑——达州红军石刻标语精选》《荔枝道米仓道调查报告》《达州古塔测绘》《漫画达州历史宣传画册》《巴小虎恐龙时代冒险记》等多部书籍,这些研究成果业已成为达州民众对乡土情感、人文秉性、历史厚度进行认识与感悟的重要载体。二是开展研学旅游和展览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公共教育服务功能,组织开展了爱我达州 f 小小考古学家夏令营系列研学旅游活动、巴渝名家书画展万达开联合展览和巴文化主题流动展”“革命之路——达州红色革命历史展主题流动展览等,走进中小学校和乡镇200余场次,取得良好社会影响。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达州文旅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2024830            



主办单位: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蜀ICP备05031156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26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