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委员:
你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达州“三线建设”遗址遗存保护开发和利用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第199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加强保护的相关建议。我们高度重视该提案,市委宣传部牵头召集文体旅游、经信、达州日报社等单位专题研究推进我市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并前往成都龙泉驿、攀枝花等地实地考察调研,学习借鉴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先进经验。按照职责分工,市文体旅游局积极开展三线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摸清家底,为下一步三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支撑。达州是三线建设的重要布局地,驻达单位以航天工业部062、064基地机关及其所属各厂、所、部、站、医院、学校等为主,涵盖了冶金、机械、通信、化工、能源以及兵器、航空、航天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门类,奠定了达州现代工业的基础。达州现有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旧址13处,分别为国营达县红旗钢铁厂(今达钢)、515军工仓库、万福钢铁厂、航天工业部原062、064基地以及长征机械厂(代号7102)、燎原无线电厂(代号7105)、前锋机械厂(代号7111)、铜江机械厂(代号7303)、明江机械厂(代号7304)、7306研究所、58024通信连、6709棉麻仓库旧址,主要分布在万源市、高新区、通川区、宣汉县、渠县、大竹县。本世纪初,062基地、064基地及所属各厂搬迁至成都龙泉驿,除长征机械厂第一事业部和达钢还在生产外,其余三线资源产权均已转入地方。市高度重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于2023年启动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资源的调查摸底,掌握了工业遗产资源的基本情况。当前,结合正在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按照《达州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已将工业遗产列入普查内容,并作为专项成果进行登记,按照四普工作安排,将对符合条件的工业遗产进行认定公布,纳入文物管理范畴,进一步完善文物“四有”“五纳入”工作,积极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关于加强展示利用的相关建议。积极加强三线工业遗产资源展示利用,取得良好成效。一是推动转型利用。万源依托长征机械厂(代号7102)旧址,整合闲置厂房,成功引进巴山雀舌、花萼食品等一批明星企业,建设多条生产加工线,推动实现工业资源向制造产业转型。二是推动展示利用。依托三线建设旧址打造各类教育展示基地,罗江军工仓库打造为“515”艺术创窟、土主变电站打造为“630”党员教育基地等,传承赓续红色精神。三是推动赋能教育。万源将长征机械厂(代号7102)旧址部分闲置厂房改造为万源中学分校区,大竹县将7306研究所闲置厂房改为百岛湖职业学校用地,充分发挥了其当代价值。
建议提及的宣汉县胡家镇7111兵工厂,厂区占地面积约2000余亩,建筑面积约8.2万平方米,包括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等,上世纪80年代鼎盛时期全厂有职工及家属上万人,1997年按照国家对三线建设军工企业调迁改造改造部署,原“胡家7111兵工厂”整体迁至成都温江,其资产目前由宣汉县国资中心和国有企业管理,部分属于职工分配住房,并迁建了胡家中学、胡家镇第二中心幼儿园等。原“胡家7111兵工厂”遗址规模较大,内部虽有居民居住,但荒废较为严重,重新规划建设开发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浩大工程,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开发难度和成本极高等难题,将原“胡家7111兵工厂”打造“三线建设红色旅游文创小镇以及三线文化公园等”的可行性仍需进一步研究论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宣汉县有关部门将进一步仔细梳理排查,编制规划方案,再研究具体实施。
三、关于加强本体保护的建议。根据文物普查认定情况,待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公布后,庚即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进行系统性保护管控。同时,我们将推动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基础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进一步划定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切实加强文物本体保护,并对保护范围内的文物历史风貌进行管理和规范。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达州文旅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2024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