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31号建议办理情况(A)的函

发布日期: 2024-09-26 09:39:58

黄光宇代表

您在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第031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人大代表的监督支持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品牌文化活动举办、文化惠民活动开展、基层文化创先争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效不断提升。但是,从全市范围看,也还存在一些短板,正如您在《建议》中提出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相对薄弱;属地管理制度不够,服务内容和方式相对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建议,问题非常客观。围绕您的《建议》,并结合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规划先行,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坚持市县统筹、全域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市县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社区)文化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等文化体育设施实现了全覆盖。接下来,我们将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契机,持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补短提质工程,加快推进万源市文化馆、宣汉县文化馆、大竹县图书馆和博物馆、渠县图书馆、开江县文图博三馆的新建和改扩建,整体提升全市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扎实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阵地,补充文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融合建设和发展,选择条件较好的乡镇、村文化体育设施与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现代农业示范点融合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乡(镇)史馆、村史馆、农耕文化陈列馆、乡村文旅融合示范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推动乡村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实现文体旅、农文旅融合发展。

二、激发内生动力,增强乡村文艺创作活力

全面落实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乡镇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错时延时免费开放制度,实行零门槛服务和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健全服务项目,保证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少于48小时,创造舒适的文化娱乐环境。加强对各类乡村业余文化队伍和乡村文化志愿者队伍的业务指导,指导和培训乡村文化队伍、民间艺人,帮助提高文艺创作、文艺表演、技艺展示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了由送文化种文化的转变。通过实施乡村文化振兴计划、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计划、各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非遗传承人培养、民间文化艺术调演等措施,进一步挖掘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把热爱本土文化的民间艺人组织起来,进一步壮大乡村特色文化队伍。创新乡村文化活动管理方式,探索组建农民文化理事会,积极推进农村组建相关文化协会、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引导乡村文化活动自我开展、自我约束、自我提升。

三、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文化惠民活动实效

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在身边系列文化活动,全市各级文化部门(单位)年均举办流动舞台进基层文化惠民演出1800余场、巴渠大讲坛公益讲座和文化精品展览各300余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5000余场,切实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巴山文艺帐篷队”“巴山蒲公英文化志愿服务团常年深入边远贫困山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质效。积极组织申报全国和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命名一批市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传承人的保护力度,举办民间文艺调演活动,为民间艺人、民间达人提供展示平台。依托传统节庆,组织各县(市、区)举办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系列乡村文化活动,切实让群众文化活动热闹起来。大力实施互联网 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持续提升全市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站(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开辟更多更好的网上读书看报、艺术培训、艺术鉴赏、文化遗产展示、文化信息服务、线上互动等栏目,不断加快数字文化建设,提升数字文化服务水平。

四、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基层文化建设所需

我市不断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省级下达的文图博美体五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资金、项目建设资金,积极向省上争取了一系列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并得到有效实施。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力度。重点面向农村地区和边远山区,策划、建设、包装一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积极向国家、省上争取专项资金,逐步消除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差别,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不断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管理办法,在全市探索推广乡镇文化经费县管乡用体制,实行绩效管理,多干多拨、少干少拨,不干不拨,避免一刀切,以提高乡村文化经费使用效益。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达州文化体育和旅游事业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202475          



主办单位: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蜀ICP备05031156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26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