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笑菲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地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力度的建议》(第025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协和政协委员的监督支持下,我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市本级先后新建和改扩建了文博图体美及非遗陈列馆、巴山大剧院、市演艺中心等“六馆两院”,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7个县(市、区)均建有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非遗陈列馆,6个县(市、区)建有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大竹县未建)。全市建有229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撤乡并镇前为311个)、2834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但是,客观审视,我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县级文化场馆布局不合理、面积偏小、功能不全、设施老化等问题,亟待新建和改扩建;有4个县(区)尚未建设美术馆、1个县未建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服务效能不高等。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和短板,认真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切实推动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
一、进一步强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一是实施县级公共文化场馆补短板工程。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完成万源市文化馆、宣汉县文化馆、大竹县博物馆和图书馆、渠县文化馆和图书馆、开江县文化馆和图书馆的新建或改扩建任务。提升全市县级美术馆、非遗陈列馆的功能布局,进一步健全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活动内容。二是实施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工程。按照国家和省上统一部署和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建和改扩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11个,撤乡并镇后现保留229个,其设施设备特别是文体器材大部分已经老化或损坏,计划用2—3年时间完成补充更新工作。加快对已撤销的8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闲置资产的清理、登记、移交等工作,设置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分站,促进整合利用,提升服务效能。加强对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规范管理,全面落实错时延时免费开放措施,健全服务项目,更好地为基层群众、中小学生提供农闲和节假日公共文化服务。
二、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未来3—5年,我市将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县级公共文化场馆,任务十分繁重,资金需求量很大,我们将努力从三个方面解决资金投入问题。一是努力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积极配合相关县(市、区)向国家和省上争取部分公共文化场馆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尽量减轻本地财政投入压力。二是建立绩效评估机制。以贯彻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意见》等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为契机,结合文博图“三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争取市委市政府把基层公共文化场馆建设纳入对县(市、区)和乡镇(街道)的目标绩效考核体系,促进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三是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策引导,实行经费补贴,以支持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达州文化体育和旅游事业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2024年7月5日